白屏旅游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热门景点

文章内容

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_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呢

zmhk 2024-05-24
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_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呢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陶然亭始建于哪一年?有什么历史典故?2.谁在安徽滁州市或者河
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_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呢

       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的问题。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对相关资料进行了归纳整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陶然亭始建于哪一年?有什么历史典故?

2.谁在安徽滁州市或者河北定兴县?想知道这两个地方。

3.陶然亭公园需要多少钱门票

4.民国时期都有那些悲凉的爱情故事(可以是民间的,不太多人知道的,像第三十八年夏至那样的。谢谢谢谢。

5.陶然亭公园门票多少钱

6.陶然亭是谁创建的?

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_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呢

陶然亭始建于哪一年?有什么历史典故?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创始人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也曾经是高君宇与石评梅爱情的见证者,两人后来合葬于此,“冰雪情谊”流传至今!

       现代的陶然亭是一座融古建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广大游客不劳远徒跋涉即可领略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

       陶然亭公园现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36座争妍竞秀,异彩纷呈。陶然亭公园年接待游人700万人次,日游人量最高峰打6万。2002年获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四A级旅游景区及首都文明旅游景区称号。

       陶然亭公园还设有游船、水上乐园、儿童娱乐城、迷高乐、游乐场、餐厅、陶然花园酒店及商业网点等综合性设施。热忱欢迎中外宾客观光、游览。

谁在安徽滁州市或者河北定兴县?想知道这两个地方。

       《香冢吟》出自金庸老先生的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小说中所提及“陈家洛陈家洛提笔蘸墨,先写了“香冢”两个大字,略一沉吟,又写了一首铭文:

       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终,明月缺。

       郁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时尽,血亦有时灭。

       一缕香魂无断绝!

       是耶?非耶?

       化为蝴蝶

       ”。小说中的虚构的人物是不可能写出词的,于是,这首《香冢吟》自然出自金庸老先生之笔。

       而至于楼上所答的那首电视剧主题曲,我想并不是楼主所要问的那首词。

陶然亭公园需要多少钱门票

       四大名亭 :爱晚亭(湖南长沙)、醉翁亭(安徽滁县)、陶然亭(北京)、湖心亭(杭州西湖)

       安徽滁县醉翁亭

       坐落在安徽滁州市西南琅琊山麓,是安徽省著名古迹之一,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写的传世之作《醉翁亭记》心的就是此亭。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它紧靠峻峭的山壁,飞檐凌空挑出。数百年来虽屡次遭劫,又屡次复建,终不为人所忘。解放后,人民政府将醉翁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多次整修。

       (一)欧阳修与醉翁亭——琅邪山

       我们的滁州之行,完全是为了凭吊欧阳修的醉翁亭。欧公在《醉翁亭记》中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把我们一个个弄得神魂颠倒;而“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高论,更使我们对醉翁亭的仰慕不断升温。

       滁州位于安徽省东部,东距六朝古都南京48公里,西去省会合肥130公里,因其与城西南的琅琊山诸峰相连,城山一体,蔚然而深秀,是安徽省五大风景区之一。琅琊山古称摩陀岭,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跸于此,故后人改名为“琅琊山”。琅琊山山不甚高,但清幽秀美,四季皆景。山中沟壑幽深,林木葱郁,花草遍野,鸟鸣不绝,琅琊榆亭亭如盖,醉翁榆全国特有,琅琊溪、玻璃沼、曲水流觞溪流淙淙;让泉、濯缨泉、紫薇泉等山泉泉泉甘冽,归云洞、雪鸿洞、重熙洞、桃源洞等岩洞洞洞神奇。更有唐建琅琊寺、宋建醉翁亭和丰乐亭等古建筑群,以及唐、宋以来摩崖碑刻几百处,其中唐代吴道子绘《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和宋代苏东坡书《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碑刻,被人们视为稀世珍宝。古人称之为兼有名山、名寺、名亭、名泉、名文、名碑、名洞、名林的“皖东八名胜境”,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历来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之美誉。

       琅琊山景色淡雅俊秀,文化渊源久远。据史书记载,琅琊名胜,自唐刺史李幼卿始开于大历年间。他在南山“凿石引泉,酾其流以为溪”,名为琅琊溪。在溪岸“建上下坊,作禅堂、琴台”。继李幼卿之后,唐、宋著名文士如韦应物、独孤及、李绅、李德裕、欧阳修、辛弃疾等,相继出守滁州,修筑城池楼馆,开发山川名胜,传下众多名篇佳句。尤其是宋代欧阳修谪知滁州期间,修建了醉翁亭、丰乐亭,写下了《醉翁亭记》、《丰乐亭记》等脍炙人口的名篇,“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文以山丽,山以文传,琅琊山声名日隆,文人墨客、达官显贵,纷纷前来探幽访古,题诗刻石,王安石、曾巩、宋濂、文征明、李梦阳、王世贞等著名诗人、文学家也都在此留下了足迹,唐、宋以来的摩崖、碑刻约有数百处之多。历代书法名家书写的《醉翁亭记》“真、草、隶、篆”碑刻与山中古道、古亭、古建筑相得益彰。琅琊山的美妙,在于她悠然于喧嚣之外;琅琊山的雅致,在于她融合自然山水与建筑为一体的深幽意境,令人意趣盎然,流连忘返。(孙明皋)

       (二)欧阳修与醉翁亭——醉翁亭

       醉翁亭位于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是上琅琊寺的必经之地。据《琅琊山志》记载,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太守,感怀时世,寄情山水。山中僧人智仙为他建亭饮酒赋诗,欧阳修自号“醉翁”,并以此名亭,写下传世之作《醉翁亭记》。醉翁亭因此而闻名遐迩,被誉为“天下第一亭”。欧阳修不仅在此饮酒,也常在此办公。有诗赞曰:“为政风流乐岁丰,每将公事了亭中”。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间也”,把欧阳修寄情山水,安民乐丰的内心世界挥发得淋漓尽致。亭内有联对此亦作了点评:“饮既不多缘何能醉,年犹未迈奚自称翁”。

       醉翁亭初建时只有一座亭子,直到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全椒观察使薛时雨主持重修,才使醉翁亭恢复了原样。醉翁亭因欧阳修及其《醉翁亭记》而闻名遐迩,数百年来虽然历遭变劫,但终不为人所忘,正如醉翁亭中一副对联所言:“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一带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亭台小巧独特,具有江南园林特色。现在的醉翁亭,已不再是一座孤单的凉亭。总面积虽不到1000平方米,四面环山的亭园却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而宁静。这里古树婆娑,亭台错落,青山如画,碧水潺流,环境十分优美。整个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亭中新塑的欧阳修立像,神态安详。亭旁有一巨石,上刻圆底篆体“醉翁亭”三字。离亭不远,有泉水从地下溢出,泉眼旁用石块砌成方池,水入池中,然后汇入山溪。水池三尺见方,池深二尺左右。池上有清康熙四十年知州王赐魁立的“让泉”二字碑刻。让泉水温度终年变化不大,保持在十七八摄氏度。泉水“甘如醍醐,莹如玻璃”,所以又被称为“玻璃泉”。

       醉翁亭北有二贤堂,初建于北宋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系当地人士为纪念滁州前后两任太守王禹偁和欧阳修所建。原堂已毁,现堂为建国后重建。堂内有二联,一曰:“谪往黄冈执周易焚香默坐岂消遣乎,贬来滁上辟丰山酌酒述文非独乐也”,二曰:“醒来欲少胸无累,醉后心闲梦亦清”对两任太守皆因关心国事而贬谪滁州愤愤不平,又为两位太守诗文教化与民同乐深表钦敬。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庐陵(江西吉安市)人,是我国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和政治家。他出身贫寒,资性敏悟,勤奋苦学。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进士,曾任谏官,又任翰林学土、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等要职,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遭贬,当过滁州太守。在文学上欧阳修以韩愈为宗,力扫晚唐五代文学的奢靡之风,提掖了王安石、苏轼等一大批精英。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唐宋八大家”(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北宋就占了六家。且除欧阳修本人以外,其余五家都出自欧门。欧阳修不仅成就非凡,而且人品高尚,早令我辈景仰不已。

       醉翁亭西侧有宝宋斋,建于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是明人为保护苏轼手书《醉翁亭记》而建。斋内有两块石碑,正反两面镌刻着苏东坡所书《醉翁亭记》全文,《醉翁亭记》初刻于庆历八年,因其字小刻浅难以久传,又于元佑六年(1091年)由欧阳修门生、北宋大诗人苏东坡改书大字重刻,文章与书法相当益彰,后人称为“欧文苏字,珠联璧合”,视为宋代留下的稀世珍品,与琅琊寺中吴道子所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同为难得的古代文化瑰宝。

       宝宋斋南面是一个面积较大的庭院,院内有意在亭、古梅亭、影香亭、怡亭等亭台建筑。泉水从墙外流入,曲折蜿蜒,如回肠九转。传说当年欧阳修常在这里与友人共饮,曾仿晋人作“曲水流觞”,为后世引为趣谈。后人在“九曲流觞“处建意在亭,并仿欧阳修戏水饮酒作乐,亭似苏州园林建筑,十分古雅。古梅亭在醉翁亭院的北面,因亭前有一株古梅而得名,又称赏梅亭。相传此梅系欧阳修所手植,世称“欧梅”。原梅早已枯死,此株为明人所补植。古梅高7米,离地面六七十厘米便开始分成四枝。四枝干粗70多厘米,苍颜多瘢。虽经几百年风霜雨雪,仍然枝茁叶茂,清香不绝。这株古梅品种稀有,花期不抢腊梅之先,也不与春梅争艳,独伴杏花开放,故名曰“杏梅”。古梅北有古梅亭,南面有影香亭,建于一方池上,原名见梅亭,后来有人在壁上题了“寒流疏影”、“翠积清香”两块碑刻,遂改为今名。春天,“野芳发而幽香”;夏季,“佳木秀而繁荫”;秋天,天高云淡,“风霜高洁”;冬季赏溪中石景“水落石出”,四季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

       (三)欧阳修与醉翁亭——丰乐亭

       丰乐亭建于琅琊山风景名胜区丰山东北麓的幽谷中,是丰山风景最佳之处。距滁州城约1公里。这里面对峰峦峡谷,傍倚涧水潺流,古木参天,山花遍地,风景十分佳丽。关于丰乐亭的兴建,欧阳修在《与韩忠献王书》中告诉友人:“偶得一泉于(滁)州城之西南丰山之谷中,水味甘冷,因爱其山势回换,构小亭于泉侧。”而民间传说却略有不同:据说欧阳修在家中宴客,遣仆去醉翁亭前酿泉取水沏茶。不意仆在归途中跌倒,水尽流失,遂就近在丰山取来泉水。可是欧阳修一尝便知不是酿泉之水,仆从只好以实相告。欧阳修当即偕客去丰山,见这里不但泉好,风景也美,于是在此疏泉筑池,辟地建亭。泉名“丰乐泉”,亭名“丰乐亭”,取“岁物丰成”、“与民同乐”之意,欧阳修为此还写下了《醉翁亭记》的姐妹篇——《丰乐亭记》,还以《丰乐亭游春》一诗记载与民同乐之盛况:“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游人不知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后来苏东坡又把《丰乐亭记》全文书刻于亭中石碑上,供人阅读和欣赏,一样地留下了“欧文苏字,珠联璧合的稀世瑰宝。

       丰乐亭亭前有山门,亭后有厅堂,还有九贤祠(又名危楼,内供与滁州有关的九位贤人画像)、保丰堂等,四周筑以围墙。丰乐亭内有苏东坡书刻的《丰乐亭记》石碑、吴道子画的《观自在(即观音)菩萨》石雕像,保丰堂内有明滁州判官尹梦璧所作的《滁州十二景诗》碑刻,这些都是我国古代文化艺术的珍品。

       丰乐亭以北原有一条“西涧”,与丰乐亭一山之隔。唐代诗人韦应物在任滁州刺史时,曾为这里优美的山水景色所吸引,吟咏了“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脍炙人口的诗句。之后,人们依韦氏诗意在这里建起了野渡桥、野渡庵、飞泉览胜亭等建筑。建国以后,政府为治理水患,开发水利,在西涧上建造了拦河大坝,形成了一个山间水库,称为“城西湖”,使许多景点沉没湖底,但出现了另一种自然景象,四周青山环抱,中间碧水涟漪,山明水秀,鱼跃鸟飞,风光无限,生机盎然。

       (四)醉翁系沧浪 欧苏共风流

       亭子本是一种有顶无墙的建筑物,自古以来,凡有些名气的亭子多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有四大名亭之称的醉翁亭、沧浪亭、陶然亭和爱晚亭,无一不具有其独特的文化蕴涵。

       亭以人名。陶然亭、爱晚亭建于清代,亭名分别出自白居易“与君一醉一陶然”和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诗句。爱晚亭还以毛泽东早年读书处闻名当代。而最具历史文化盛名的醉翁亭、沧浪亭则以宋代文学大家欧阳修、苏舜钦之名传誉千载。

       醉翁亭、沧浪亭同建于庆历六年,分别位于当时的淮南滁州和吴中苏州。两亭虽隔江相望,遥距数百里,却紧密联系着欧、苏二位文学巨擘的不朽友谊,并进而成为后人景仰和神往的胜迹。人们都知道,欧阳修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在他的身边,苏舜钦以卓越的文才、诗才成为这场运动的急先锋和中坚。苏舜钦还是欧阳修一生中最推崇的二位诗人之一(另一位是梅尧臣)。

       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失败后,欧、苏同受牵连。欧阳修被以莫须有的“张甥案”贬知滁州;苏舜钦则被所谓“奏邸之狱”所陷,放废为民,流寓苏州。欧公居滁,是政治上的挫折,但他能坦然面对,怡然乐观,为政之余,陶醉于“环滁皆山”的秀美景色,常偕僚属留连于琅琊山中,与州民同乐而成为历史佳话。山僧智仙敬重仰慕欧公的学术文章和道德人品,特于山中建亭为他的游山助兴。欧公以“醉翁”作为亭名,并由此创作出了千古名文《醉翁亭记》。当时他正值中年,“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客”,“四十犹未老,醉翁偶题篇”,从中可见他心境之一斑。而报国无门的苏舜钦,索寞一人踯躅苏州,他常出城闲游。一天,他在郡学东侧看到一片三面环水的空阔废地,此处草木蓊郁,有杂花修竹环绕,尚存园囿遗意。经访旧老,知是前人池馆,便毅然购下,重置水石,理水叠石,建楼阁亭台,以咀嚼自己的寂寞。他以《楚辞》“渔父”篇中“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句命名为沧浪亭,寓意自己与世浮沉,幽闲独放的怀抱。

       欧、苏两人政治上的不幸却带来了文学上的收获。《醉翁亭记》、《沧浪亭记》均成为文学史上璀璨的不朽篇章。《醉翁亭记》以情写景,不仅精彩地描绘了琅琊山中四时不同、朝暮变幻的景色,还以“乐”为文眼,抒写出作者与宾从僚属的游赏、吟咏、宴饮、弈射之乐,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欧公仁民宽政的风范和潇洒风神。全篇共用二十一个“也”,风格独特,一唱三叹,韵味无穷,历来有绝唱之称。苏舜钦《沧浪亭记》却是另一种情形:作者“时榜小舟,幅巾以往,至则洒然忘其归,觞而浩歌,踞而仰啸,野老不至,鱼鸟共乐。”苏舜钦善处逆境,生活恬淡自适,在虚僻、莹净的沧浪亭畔,他感受到脱去仕籍,并非个人的不幸。他在记文中写道:“返思向之汩汩荣辱之场,日与锱铢利害相磨戛,隔此真趣,不亦鄙哉!”诗人长于议论,这里以激切的语言,直抒胸臆,体现出他对官场生活的鄙夷。

       从欧、苏两人的文集中,还可获知当时他们友好的交往。苏诗记录欧阳修在滁州建丰乐亭并与民众往游其间的生动情形,“构亭于其间,四面开轩墉。名之丰乐者,此意实在农。”他还用“百人拥持大车载,城市观走风涛翻”的诗句,描写欧阳修用三头牛拖着二轮大车运送菱溪大石穿城而过,万人空巷争相观看的趣事。欧阳修也写了题寄沧浪亭的诗:“子美(苏舜钦字子美)寄我沧浪吟,邀我共作沧浪篇。沧浪有景不可到,使我东望心悠然。……虽然不许俗客到,莫惜佳句人间传。”字里行间包含着对友人的无限关怀和不尽的思念,流露出挚友真情。

       如今,沧浪亭有一幅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远水近山皆有情。”此联为欧、苏诗句的集句联,诗意相谐,对仗工整,如出一人。这一组合正巧妙地把二位历史名人的友谊永远留在一个亭子中了,令人遐思,促人回味。(摘自《苏州杂志》)

       (五)醉翁亭名联赏

       并未成翁,到处也须杖履;

       不能一醉,此来辜负山林。

       人生百年,把几多风光琴尊等闲抛却;

       是翁千古,问尔许英雄豪杰那个醒来。

       翁去八百年,醉乡犹在;

       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

       醉翁亭在滁县琅琊山下,北宋琅琊寺僧智仙所建。醉翁,欧阳修自称。修,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为宋初文坛领袖。所谓“醉”,乃是“饮少辄醉”;所谓“翁”,即其《赠沈蓬》诗所谓“我时四十犹强力,自号醉翁聊戏尔”。其所作《醉翁亭记》,犹为有名。“翁去八百年”,欧阳修卒于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至清同治末年,约历八百年。“醉乡”,原指醉中境介,借指醉翁亭。“山行六七里”,系《醉翁亭记》原状旬,指由酿泉至尊亭影不孤。从有形的方面说,建亭以来,游人甚多。周围还陆续增添了许多建筑物,如二言堂、隐香亭、醒园等;从无形的方面说,他领导了北宋古文运动,散文、诗、词皆所擅长,对后代文学影响很大。全联18字,不但嵌入了“醉翁亭”三个字,而且把写联时间、亭的位置,历史与现状,以及亭主人生前活动及其身后对社会的影响概括无遗,“醉翁犹在”、“亭影不孤”,既写景,又饱含对前哲不可磨灭的影响的追怀与感念,十分巧妙,且字字精炼,耐人回味。

       北京陶然亭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簃、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创始人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

       今昔陶然亭

       亭,是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样式。北京的名亭不少,如颐和园的知春亭,北海公园的五龙亭,景山公园的万春亭,香山公园的阆风亭等,都广为人知。但以亭命名的公园却不多,最为著名的要数位于城南的陶然亭公园。

       最早的陶然亭,其实无亭,而是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在古刹慈悲庵西面修建的三间敞厅,供临时休息之用。因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意,命名“陶然亭”。习惯上又依建亭人之姓,叫它江亭。这里的“亭”,用古代“道路设舍,所以停集行人”的原义,“亭”与“停”同,是供行人歇息的房舍,并非作为园林景观的“亭”。故有“江亭无亭”之说。

       江亭位于紫禁城外的远郊区,地势低洼,积水成湖,芦苇丛生,草木丰茂,空旷清悠,富于田园风味和山村野趣。清代的文人雅士,常在此把酒吟诗、流连山水。近代史上不少仁人志士,如林则徐、龚自珍、秋瑾、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都曾登临此处,或忧时伤世、慷慨悲歌,或秘密聚会、共谋变法。“五四”运动前后,革命先驱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曾在此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北京地区早期的共产主义者高君宇烈士与他的女友、作家石评梅的墓地,至今仍坐落在湖心岛上的苍松翠柏之中,他俩的墓碑,如两柄宝剑,指向苍穹。早年,在这荒郊野地上,还有清末名妓赛金花的墓地,其旁不远,又有醉郭之墓。醉郭名瑞,因不满清朝和北洋军阀时代的黑暗腐败,佯狂装疯,谩骂当局,歌哭于市,在京城有一定影响。此外,还有鹦鹉冢、香冢……1924年,文学家俞平伯所写的《陶然亭的雪》一文,详细地追忆昔年跟朋友一道在雪天游览陶然亭的所见所闻所感。他们在“白蓑衣广覆着的田野之间,望望这里,望望那里,”“竟不见有什么亭子”,“只见拙钝的几间老屋”,不免“黯然寡色”。可见那时的陶然亭已是残破不堪了。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人民政府在整顿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改善人居环境,提高人民生活水平。1952年即将陶然亭辟为公园,清除淤泥,迁除坟地,广植花木,修建亭舍,使原来破旧的面貌焕然一新,为附近居民提供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场所。1954年周恩来总理和梁思成先生亲临选址,将原来中南海内乾隆时代的宫廷建筑云绘楼、清音阁迁来此处,与慈悲庵内的陶然亭比邻而居、隔水相对,成为亮丽的风景。

       上世纪五十年代,北京戏曲学校、北京舞蹈学校、中国戏曲学校,相继在陶然亭公园附近建校。这几所艺术学校的小伙子和姑娘们,一个个如龙似虎、如花似玉,经常在公园内喊嗓练功,优美的旋律和舞姿,回荡在湖光山色之间,为寂静的园林平添几多生机和活力。白淑湘、陈爱莲、刘长瑜、李维康、张学津、李崇善……这些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艺术家,大概不会忘记在陶然亭畔走过的花季。六七十年代,在西湖边的坡地上还有露天**院,夏天的晚上,沐浴着习习凉风,花上几分钱,就可以看到你中意的**。《英雄儿女》、《青年鲁班》、《锦上添花》、《甲午风云》、《早春二月》……一部部题材各异、风格不同的影片,看得人心潮起伏,热血沸腾,以致久久不愿离开这块空旷之地。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湖心亭上还不时举办水上音乐会,一些著名歌唱家和乐团轮流到此演出。如今,上述几所艺校早已升格为学院,国家投资另选新址兴建了漂亮的新校舍。原来放映露天**的地方,也盖起了壮观的**院,因观众稀少,又已改成了娱乐城。水上音乐会也如黄鹤,一去不复返了。

       陶然亭公园为了突出亭文化的特色,于1985年开始,在公园西南一角,占地十公顷,修建华夏名亭园。这座由北京市园林设计研究院设计的园中之园,本着“名亭求其真,环境写其神,重在陶然之意,妙在荟萃人文”的宗旨,从全国各地选择和仿建十余座名亭,如位于湖南汨罗纪念诗人屈原的独醒亭,浙江绍兴纪念“书圣”王羲之的兰亭碑亭和鹅池碑亭,四川成都纪念“诗圣”杜甫的少陵草堂碑亭,江苏无锡纪念“茶神”陆羽的二泉亭,江西九江纪念诗人白居易的浸月亭,安徽滁州纪念文学家欧阳修的醉翁亭,四川眉山纪念文豪苏轼的百坡亭,江苏苏州纪念诗人苏舜钦的沧浪亭,以及由园林设计院设计的纪念“诗仙”李白的谪仙亭,等等,一座座造型各异的精美建筑,或依山崖,或临流水,或傍茂林,或倚修竹,峰回路转,错落有致,各呈异彩,互为映带,为整个园林,增添了无限风光。由古今书法名家题写的匾额、楹联以及《琵琶行》、《赤壁赋》、《醉翁亭记》等经典之作,镌刻在相应的亭畔,向游人诉说着一个个文物典故和佳话传说,极大地提高了审美内涵和文化品位。加上原来遍布各个角落的瑞像亭、望瑞亭、锦秋亭、南屏晚眺亭、览翠亭、风雨同舟亭等大小不同的、有名无名的亭子,约数十处之多,如朵朵奇葩,四处绽放,如颗颗珍珠,撒落满园,这方宝地简直称得上展示亭文化的博物馆和大观园。漫步在华夏名亭园中,我忽发奇想:这些历代先贤、诗圣诗仙,如今跨越时空、比邻而居,在“菊黄佳酿熟”之际,聚会一堂,联袂唱和,把酒吟诗,举杯邀月,该是何等壮美的画面,何等浪漫的情怀,何等令人心驰神往的境界啊!

       这几年来,随着老龄人口的增多,陶然亭公园更滚动着银发浪潮。大批离退休老人盘旋于此,各找其乐,各得其所。你看,棋迷们围在石桌旁,楚河汉界,杀得正猛;戏迷们聚集在柳荫下,锣鼓铿锵,丝竹悠扬,京戏、评戏,唱得正欢;湖心岛上,爷爷奶奶们学着年轻的舞伴,翩翩起舞,仿佛减去了几十岁;月季园边,一群群、一队队歌唱爱好者,引吭高歌,随着《敖包相会》、《红莓花儿开》的旋律,重温逝去的青春年华;而在幽静的垂钓区,一个个垂钓者,气定神闲,怡然自在,静等鱼儿上钩;爱好武术的小伙子更在广场上一展矫健的身手,……如今这座城市园林,真正成了老小咸宜的休闲场所,普通百姓的欢乐海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我在陶然亭旁边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退休之后,同老伴一起,每天必来此溜达一圈,健身强体,放飞心情,更对它充满眷念和感激之情。我收藏有关它的历史记忆,享受它带给我的幸福时光,我为它的发展变化感到欣慰,更为它的美好明天深深祝福。(陈培仲)

       陶然亭名联赏

       窗前绿树分禅榻;

       城外青山到酒杯。

       万荷倒影月痕绿;

       一雨洗秋山骨青。

       云里帝城双凤阙;

       雨中春树万人家。

       凭高喜见诸天日;

       入座微闻百合香。

       破除相思鹅儿酒;

       妆点新闻燕子钱。

       喜得故园桑落酒;

       陶然共醉菊花杯。

       载酒重来,问旧游几辈青云、几辈黄土;

       拈花一笑,看今日满城风雨、满城江湖。

       十朝名士闲中老;

       一角西山恨里青。(稚辛题)

       四面时常对屏嶂;

       众仙同日咏霓裳。(赵曾望题)

       珠帘暮卷西山雨;

       阁道回看上苑花。(王以敏集句题)

       穿狄小车疑泛艇;

       山林高阁当登山。(曹学闵题)

       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

       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沈朝初题)

       客醉共陶然,四面凉风吹酒醒;

       人生行乐耳,百年几日得身闲。(蔡锦泉题)

       爽气抱城来,拄笏香山宜此地;

       绿荫生昼静,凭栏觅句几闲人。(卢禅普题)

       爽气挹山岚,万苇清风带古寺;

       高踪怀水部,一轮明月照江亭。(张照珏题)

       长戈满地,一亭独幽,客子河梁携手去;

       把酒问天,陶然共醉,西山秋

       安徽滁州市good !!!!!!!!!!!!!!!!!!!!!!!!!!!!!!!!!!!!!!!!!!

民国时期都有那些悲凉的爱情故事(可以是民间的,不太多人知道的,像第三十八年夏至那样的。谢谢谢谢。

       陶然亭公园门票价格:门票:每人每次2元。

       公园月票:每月每人3元。每月28日换月票,2月26日换月票。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南二环陶然桥西北侧。全园总面积59公顷,其中水面17公顷。1952年建园。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首都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其地为燕京名胜,素有“都门胜地”之誉,年代久远,史迹斑驳。名闻遐迩的陶然亭、慈悲庵就座落在这里。秀丽的园林风光,丰富的文化内涵,光辉的革命史迹,使她成为旅游观光胜地。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工部郎中江藻奉命监理黑窑厂,他在慈悲庵西部构筑了一座小亭,并取白居易诗“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句中的“陶然”二字为亭命名。这座小亭颇受文人墨客的青睐,被誉为“周侯藉卉之所,右军修禊之地”,更被全国各地来京的文人视为必游之地。清代200余年间,此亭享誉经久,长盛不衰,成为都中一胜。

       陶然亭周围,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蒹葭_、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亭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东北有香冢、鹦鹉冢,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觞咏的历史,曾现过各领风骚的辉煌时期。

       近代的陶然亭,有着光辉的历史篇章。“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创始人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曾先后来陶然亭进行革命活动。1920年1月18日,毛泽东与“辅社”在京成员,集会商讨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斗争,会后在慈悲庵山门外大槐树前合影留念。1920年8月16日,天津“觉悟社”、北京“少年中国学会”等进步团体,在北厅讨论“五·四”以后革命斗争的方向以及各团体联合斗争的问题。1921年7、8月间,李大钊通过《少年中国学会》会员陈愚生,以其夫人金绮新葬于陶然亭畔守夫人墓为名,租赁慈悲庵南房两间,在此进行秘密活动,到1923年间,邓中夏、恽代英、高君宇等常来参加会议。

       现代的陶然亭公园,是一座融古建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

       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湖心岛上,有锦秋墩、燕头山,与陶然亭成鼎足之势。锦秋墩顶有锦秋亭,其地为花仙祠遗址。亭南山麓有“玫瑰山”,其地为原香冢、鹦鹉冢、赛金花墓遗址。亭北山麓静谧的松林中,有著名的高君宇、石评梅墓。燕头山顶有览翠亭,与锦秋亭对景,亭西南山下建澄光亭,于此望湖观山,最为相宜。亭北山下为常青轩。

       1985年修建的华夏名亭园是陶然亭公园的“园中之园”。采用集中旅游资源的方法,精选国内名亭仿建而成。有“醉翁亭”、“兰亭”、“鹅池碑亭”、“少陵草堂碑亭”、“沧浪亭”、“独醒亭”、“二泉亭”、“吹台”、“浸月亭”、“百坡亭”等十余座。这些名亭都是以1:1的比例仿建而成,亭景结合,相得益彰。流连园内,有如历巴山楚水之间,或游吴越锦绣之乡的感觉,历史文化内涵更加深邃。广大游客不劳远徒跋涉即可领略中华民族建筑艺术和人文景观。

       陶然亭公园现共有迁建、仿建和自行设计建造的亭36座争妍竞秀,异彩纷呈。陶然亭公园年接待游人700万人次,日游人量最高峰打6万。2002年获国家旅游局评定的第一批四A级旅游景区及首都文明旅游景区称号。陶然亭公园还设有游船、水上乐园、儿童娱乐城、迷高乐、游乐场、餐厅、陶然花园酒店及商业网点等综合性设施。热忱欢迎中外宾客观光、游览。

       主要景观:

       陶然亭

       陶然亭是清代名亭,现为中国的四大历史名亭之一。清康熙三十四年,工部郎中江藻监管黑窑厂时见“面西有陂池,多水草,极望清幽,无一点尘埃气”,在此建小亭。数年后“彻亭而轩”,取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的“陶然”二字。陶然亭公园以及陶然亭地区名称就是以此得名的。此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平方米。亭上有苏式彩绘,屋内梁栋饰有山水花鸟彩画。两根大梁上绘《彩菊》、《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刘海戏金蟾》,亭上有三大匾,一是建亭人江藻亲笔提写,一是取齐白石《西江月.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还有一块是郭沫若题“陶然亭公园”门额中字,东向门柱上悬“似闻陶令开三径,来与弥陀共一龛”。此联是林则徐书写。旧联无存,现在的楹联是由当代书法家黄苗子重书。亭间分别悬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现在对联是现代书法家康雍书写。“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此联是翁方纲所撰,光绪年间慈悲庵的主持僧静明请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和重写。

       在亭的南北墙上有四方石刻,一是江藻撰写的《陶然吟》引并跋,二是江皋撰写的《陶然亭记》,三是谭嗣同著《城南思旧铭》并序,四是《陶然亭小集》,这是王昶写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诗中的竹君即朱筠。此诗是王昶作于乾隆四十年左右。

       陶然亭建成后,江藻常邀请一些文人墨客、同僚好友到陶然亭上饮宴、赋诗,这里变成了文人墨客“红尘中清净世界也”。故陶然亭是文人雅集的地方,因此留下的诗文很多,秋瑾、龚自珍等都曾在陶然亭上留下的诗文。

       陶然亭、慈悲庵三面临湖,东与中央岛揽翠亭对景,北与窑台隔湖相望,西与精巧的云绘楼、清音阁相望。湖面轻舟荡漾,莲花朵朵,微风拂面,令人神情陶然。

       准提殿

       准提殿座南朝北,南北两向开门。北面有墙无窗,正中一间为门,与北面观音殿殿门相对。准提殿原供奉准提等3为菩萨,殿内有许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殿额提:“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这些旧有之物,现均已无存。准提殿现为“陶然亭奇石展室”。

       观音殿

       观音殿是慈悲庵的主殿,坐北朝南,与准提殿相对。两殿同处慈悲庵之轴线上,规格体制虽相仿,但观音殿之殿基较准提殿殿基高出60厘米有余,并有殿廊,因而更为宏伟壮观。屋顶脊兽,有狮、麒麟、海马等,显得庄严肃穆,古色古香。1986年10月,在观音殿设立了以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陶然亭园史陈列室”,向游人开放。陈列室内容分悠久的历史、革命纪念地、陶然亭的新生三个部分。

       文昌阁

       文昌阁坐北朝南,面阔3间(8.1米),进深1间(4.4米)。高约10米,总建筑面积为83.28平方米。阁前有一小方亭。楼上朝南一面有廊,可凭栏眺望。文昌阁木质的梁檩栋枋外露部分,以及亭、廊的天花板,都饰有彩绘,颇为华美,加之此阁虽小却颇具特点,因而,它虽无飞檐斗拱的造型,但危楼高耸,也颇觉飘逸灵秀。文昌阁内祀奉的是文昌帝君(又称梓潼帝君)和魁星,这两位神祗是主宰文运兴衰和功名禄位之神,最受读书人的崇敬。故在封建时代,它一直是进京参加会考的考生们顶礼膜拜的圣殿。文昌阁旧有为人预卜命运的“文昌阁签诗”百首,皆系集古诗而成的七言绝句,传为纪晓岚所作。僧人把这些诗写成“文昌灵签”,供来此问卜者抽签。

       辽代石幢

       慈悲庵、文昌阁前的这座石幢建于辽寿昌五年(公元1099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幢高2.52米,幢身为八角柱体,八面均有用汉文和音译梵文刻的经文。幢名是“慈智大德佛顶尊胜陀罗尼幢”。关于此幢《日下旧文考》有详细的记载,为我们判明陶然亭一带在辽处于南京城东郊位置提供了一个实物证据。这里葬的是辽代一个魏姓僧人,大辽皇帝封为“慈智大德师”,赐“紫衣”。他因病死于寿昌四年,寿昌五年他的弟子把他“葬于京东先师茔侧”。1912年10月19日鲁迅来陶然亭时还听僧人介绍过辽幢的历史,1964年郭沫若仔细看了石幢后指出:“它们不仅是古老的很有价值的文物,也是测定金中都城城址的重要坐标,是北京历史上一处重要的水准点,应很好的加以保护。”

       金代石幢

       经幢是古代宗教的一种石刻,始创于唐,作石柱型状,往往用多块石刻堆砌而成。

       现位于慈悲庵山门内影壁后的金代石幢,是金天会九年(公元1131年)遗留下的经幢,幢身为体八角柱体,八面间错着刻有四尊佛像和四段梵汉两种文字的经文,这四段经文分别为观音菩萨甘露陀罗尼、净法界陀罗尼、智炬如来心破地狱陀罗尼,有一面刻有的年月款式尚依稀可见,只见天会九年几字。在中国历史上,北汉主刘君及金代太守完颜盛都用过天会的年号,但北汉政权仅存29年(951—979年),地域未及北京范围,故学术界认为这经幢是金代遗物,据此推测此幢至今已有900多年。

       《陶然亭记》石刻

       石刻是陶然亭地区的历史遗物,这些历史遗物反映了陶然亭的历史风貌。现慈悲庵内东南侧有一间石刻陈列室,展有珍贵历史文物。

       1、《都门胜地》石刻撰写者是张伯英,其内容带有题记性质,是张伯英为王玉树重修陶然亭而作,时间在一九三五年中秋节后。张伯英曾任国民党军长,建国后任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2、《兰竹图》石刻:是三幅堂式画卷中的一组石刻。画卷画的是兰、竹、石,并有许多人写的诗文、题记,这三幅画卷是一九三三年中秋节在陶然亭举行宴集时与会者的集团创作,画家彭人百作画,吴佩孚等题字,吴题:“竹本虚心,是吾师。”

       3、《魁星图》石刻:魁星图原在文昌阁内供奉,魁星是取“魁”字形而成,为魁举足而起其“斗”。这就是所谓的“魁星斗”。一早依照这样的字形画出来的魁星像,头部象鬼,一脚向上翘起,像魁字的大弯勾。一手捧斗如魁中间的“斗”字,一手执笔,意思为用笔点定中试人的姓名,只是缺少“捧斗”的手,此像是由“克己复礼,正心修身”八个字组成,魁星是道教主宰文运兴衰功名禄位之神。

       4、《皆大欢喜》石刻:此石刻原是陶然亭南房方丈室的门额,是陈尔锡一九三四年所书。

       5、《彩云图》、《前彩云曲》、《彩云后曲》:

       这是一组记述赛金花“生平”的石刻,共三块,原嵌于陶然亭北墙,是王玉树一九三七年所建。

       《彩云图》石刻有彩云像,出自艺术大师张大千之手,这幅画是为樊增详的《彩云曲》长诗而作。樊增详对自己所作的《彩云曲》颇为得意,精心书写,加以装裱,准备作为家藏之本,永久保存。樊增祥死后,他亲笔书写的《彩云曲》手本,被当时一位收藏家董士恩所得。一九三七年《彩云曲》的女主人赛金花离开人世,葬在陶然亭。借此机会,曾经在一九三四年重建陶然亭作出贡献的王玉树,为了表示故都人士对赛金花的怀念,就从董士恩处借了这些字画,制成石刻,嵌在陶然亭的壁上。

       《前彩云曲》是记述赛金花生平的一首长诗,作于光绪二十五年,作者樊增祥是当时的名士,他在记述赛氏生平时,有不少并不符合实际。

       《后彩云曲》是樊增祥在庚子年之后为他所作的《前彩云曲》写的续篇,也是一首长诗。作于光绪二十九年,也就是“庚子之变”的第三年。

       6、《赵灵飞之墓表》:此墓碑是伪满时期的高级官员潘玉桂为赛金花立的。

       7、《城市山林》石刻:石刻为王玉树所书,落款署:“乙亥重阳日,王玉树”。原嵌于慈悲庵东北角台基墙上,1978年重修后不知去向,现石刻为依据原石刻之拓片复制而成。

       8、《梨园馆》石碑:现立于慈悲庵前院南大殿西侧檐下。此碑作于一九三零年,已被磨毁并改头换面刻为“陶然亭”。碑是袁俊书写,魏碑体,笔势刚劲,很有特色。游人经常将此碑作为陶然亭标志,在此留影纪念。

陶然亭公园门票多少钱

       在此讲述两个凄美悲凉的民国爱情故事,第一个是林淑华和徐惠民的故事,二人历经磨难终于在一起但最后以男方病逝落幕的现实悲剧;另一个是高君宇和石评梅的故事,因对世俗婚姻的定义和爱情的错误观念,二人错过,直到男方病逝后女方才明白其情谊。

?第一个故事:历经磨难但世事无常

林淑华原名方德闳,生于1919,祖籍浙江平湖,幼时生活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家庭,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大**,但是这样的日子只持续到她十六岁。原来,她的所谓父母是自己的姑父和姑母,而亲生父母却是贫寒的舅舅和舅母,在她得知真相后的那个深秋,亲生母亲贫病交加离开人世,留给她无尽的悲凉。

       正是那个深秋,比她大三岁的徐惠民经人介绍给她做家庭教师,当时徐惠民只是就读于上海格致公学的穷小子,也许两人的辛酸秘密让他们有更多的共同的话语,也许一次次的接触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他们无所畏惧的相恋了。

因贫富差异太大,他们的爱情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强烈反对,尤其是林淑华的父亲。他怕女儿跟了徐惠民后会受苦,于是坚持为她物色门当户对的有钱人,只为她下半生无忧无虑的幸福,可林淑华不为所动,坚持非徐惠民不嫁。

       而此时,心高气傲的徐惠民在林淑华家人的白眼和林淑华的思恋中痛苦挣扎,他勤奋苦读,只为配得上一见倾心的女子,这一路分外艰辛,不过还好,终于在8年之后,以医学博士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并开始行医。他们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于1942年结婚成家,那一年,林淑华23岁,徐惠民26岁。

       八年苦等终于迎来花开,他们有了一双女儿,但琴瑟和谐的婚姻生活却短暂得让人心惊,婚后的第二年,徐惠民就因急性肺病而英年早逝,只给林淑华留下了两个嗷嗷待哺的小女儿。徐惠民在死之前说了句让她泪水止不住流淌的话“我爱了你……也害了你”,但是爱情没有对错,当爱来敲门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控制的住自己的情感?

       之后,林淑华根据自身血泪经历创作长篇小说《生死恋》,作品情真意切,深受读者喜爱。

       《生死恋》以40年代的社会生活为背景,描述了她与爱人徐惠民相识、相恋、结婚直至爱人患肺病去世的全过程,中间有两人与封建势力的抗争、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有战争的残酷与人世的炎凉,至徐惠民积劳成疾,与世长辞,林淑华强咽血泪,独自担负起抚育遗孤的重任。

全书可谓声声泪,字字血,读来不禁掩卷长叹、泣不成声、不忍卒读。

?第二个故事:误会导致的不可弥补的错过

       高君宇是中共早期党员,曾跟随孙中山闹革命,也和周恩来总理做过同事。但可惜的是,因病早逝,终年29岁。石评梅,诗人,才华横溢,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但天妒英才,红颜命短。在高君宇病逝3年后,她也不幸病逝了,终年26岁。

       1920年的冬天,在北京,高君宇邂逅相遇了石评梅。那时的石评梅刚刚结束一段恋情,在那段恋情中,石评梅伤痕累累,她发誓再也不相信爱情了,抱定终身不嫁的信念

       而那时的高君宇,也刚从封建家庭包办的婚姻泥泽中挣扎出来。高君宇是个真男人,他对石评梅一见钟情。积极大胆的表达了对石评梅的爱慕之情。

但那时的石评梅,已心如止水,不再相信爱情。虽然她也喜欢高君宇,但她固执的不接受高君宇的求爱,只是把高君宇当做朋友、当做革命的战友。

但高君宇固执的追求着石评梅。

       在陶然亭湖畔,高君宇和石评梅相约散步,两个人曾经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石评梅:“你不知道我的过去,我有过一段三年的恋情,那段恋情,刻骨铭心,也让我伤透了心。”

高君宇:“我不在乎你的过去,我只知道你现在没有嫁人,还是单身。我们最终会永远在一起的。”

       但这次谈话,并没有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因为石评梅始终认为高君宇家里有妻子,两个人会复合的。

       但事实上高君宇和老家的妻子早已解除婚约,原配做了高家的女儿,这一切,只有在高君宇病逝后,石评梅去高君宇老家山西,送还高君宇遗物时,才从高君宇原配哪里知道真相。

石评梅伤心痛哭,后悔没有早日接受高君宇的求爱。她每天都去高君宇的坟墓痛哭,从太阳升起到夕阳西下,只到晚霞满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

       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刻下了如下诗句:

“君宇,我无力挽回你迅忽如彗星之生命,但我会把余生的眼泪都洒在你的坟头,只到我不能再来。”

       三年后,因伤心过度,石评梅的身体越来越差。

1928年,石评梅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巧合的是高君宇也是在协和医院病逝的。

       根据石评梅的遗嘱,朋友们把石评梅和高君宇合葬在了一个地方,那就是北京陶然亭公园湖畔。

那里是石评梅和高君宇曾经相约散步、赏花的地方,也是两个人畅谈文学、理想、和革命事业的地方。石评梅终于满足了高君宇,永远和她在一起的心愿。

生不同裘,死同穴。这样的爱情,这样的结局,真的让人唏嘘不已。

       民国时的爱情,躲过了枪林弹雨,躲过了血雨腥风,最终却败给了闲言碎语。

民国爱情十有九悲,在那个动乱的年代,生命安全无法保障的时候,依旧还有旧时代封建礼教的束缚,无论是门当户对应对的生命风险,还是知音相逢却被世俗门见阻拦的无奈,都源于时代背景下的无所奈何。

陶然亭是谁创建的?

       陶然亭公园普通门票2元,优惠票为1元。陶然亭公园旺季(4月1日-10月31日)开放时间为6:00-21:00,22:00闭园;淡季(11月1日-3月31日)开放时间为6:00-21:00,21:30闭园。

       陶然亭公园持本人“北京通一养老助残卡”游客刷卡入园,60周岁及以上外省市、外籍游客凭本人身份证、护照等有效证件换票入园。6周岁(含6周岁)以下或身高1.2米(含12米)以下的儿童凭有效证件实行免费;对参观游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大中小学学生集体参观实行免票。

       陶然亭公园简介。

       陶然亭是清代的名亭,也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清康熙34年(公元1695年),当时任窑厂监督的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创建此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之诗意,为亭题额曰“陶然”。这便是公园名称的由来。

       园内的慈悲庵始建于元代。著名的林则徐、龚自珍、秋瑾等爱国志士常来此吟诗抒怀。“五四”运动前后,多位革命先驱也曾在此从事过革命活动。现在此地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央岛上有我党早期著名活动家高君宇和他生前女友石评梅的墓碑。

       以上内容参考?陶然亭公园——游客服务

齐白石竟曾打算和小凤仙葬一起吗?

       陶然亭系工部郎中江藻始创,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诗意,题“陶然”二字为额。亭名即由此而来。后世因亭为江创建,故别名之为“江亭”。

       陶然亭位于元代所建慈悲庵内。其地高亢,周围塘泽错落,蒲渚参差,又可远眺西山,野趣盎然。清初以来,京都名流多喜于此游憩,题咏甚众,文墨纷华,流传全国,陶然亭亦随之名闻遐迩,驰誉宇内。陶然亭公园即因之而得名。

       陶然亭的建筑特色。

       陶然亭周围,还有许多著名的历史胜迹。西北有龙树寺,寺内有兼嫂籍、天倪阁、看山楼、抱冰堂等建筑,名流常于此游憩,其知名度在清道光之后,堪与陶然辛相匹。东南有黑龙潭、龙王亭、哪吒庙、刺梅园、祖园,西南有风氏园,正北有窑台;

       东北有香家、鹤鹉家,以及近代的醉郭墓、赛金花墓等。这些历史胜迹产生年代多早于陶然亭,有的甚至早于慈悲庵。它们都有文人墨客筋味的历史,曹现过当时各领风骚的辉煌过。

       以上内容参考?北京公园管理中心——陶然亭

       赛金花命运很不好,幼年被卖到苏州的所谓“花船”上为妓,那时候还不叫赛金花,而是叫傅彩云,。1887年(光绪十三年),适逢前科状元洪钧回乡守孝,对彩云一见倾心,遂纳为妾,洪时年48岁,傅彩云年仅15岁。这个事情说明,彩云真的很美,被状元郎一眼相中,可想而知。另外,状元郎也真不是什么孝子,回乡守孝竟然还能有心思串窑子。

       当然了,关于赛金花的年龄跟真实姓名,可能历史上有诸多争议,但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没过多久,状元郎就病逝了。

       1894年,傅彩云在送洪氏棺柩南返苏州途中,潜逃至上海为妓,改名“曹梦兰”。后至天津,改名“赛金花”。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居北京石头胡同为妓。

       八国联军的入侵,创就了赛金花的一段传奇历史,她的一句话,救了京城数万百姓的姓名。当时八国联军入侵,来到了赛金花所在的院子,德军竟然发现有一位长相姣好的女子会用德语交流,并声称认识八国联军总司令瓦德西,于是便带回去面见总司令。

       瓦德西下令联军士兵不要再滥杀无辜,赛金花就这么救下了北京城数万甚至数十万的百姓。

       还有了一种说法:赛金花陪总司令瓦德西数月,瓦德西答应不大开杀戒。

       赛金花和齐白石还有一段渊源,1936年,画家李苦禅等人在中山公园义卖自己作品,准备捐给赛金花,但在这个时候赛金花病逝了,所以义卖所得转为她的丧葬费。

       赛金花葬于北京城的陶然亭,齐白石亲自为她书写墓碑,并赠一画以为奠资。当时齐白石本打算死后也葬在那里,要与其相伴,后最终未能如愿。

       好了,今天关于“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陶然亭公园有谁的墓碑”有更全面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